发挥高校优势,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创建日期:来源:重庆日报作者:李星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院长钟树生表示,加快科技与经济融合、教育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发展匹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

“这三个方面均要求加快完善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机制,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和贡献率。”钟树生说,高校要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创新优势,着力形成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协同创新的体系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通过学科链和产业链的联动实现与市场对接,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比如,重庆大学积极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服务重庆发展,制定并实施了《重庆大学服务重庆“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方案》;组建了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增设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专业,助推重庆智能产业发展;与九龙坡区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等区域高端智库,服务政府科学决策……

“高校要落实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计划,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切实解决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市人大代表、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天安表示,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提出的要求与全市教育大会提出的“学科建设要贴近重庆发展的任务、学术研究要贴近重庆发展的要求、学生培养方向要贴近重庆发展的需求”(即“三贴近”)一脉相承。

目前,重庆交通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与重庆的发展及产业布局高度契合,交通主学科对国家和地方交通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非常突出。学校专业特色也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建设了土木工程与智慧建造、交通装备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与运输物流等15个专业集群。此外,学校在新兴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与空军工程大学合作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成立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聚焦先进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系统等8个方向关键技术研究,全力构建“水、陆、空”齐备的交通运输学科建设体系;与同济大学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学院,培养智慧城市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发展所需高端人才;与阿里云、慧科、江津区联合共建“智能交通大数据学院”,培养国家和重庆急需的“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交叉学科人才。

市政协委员、宗申集团常务副总裁李耀也表示,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和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快速崛起,重庆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旺盛。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重庆目前比较缺乏高端制造业的领军人物,以及互联网产业的高端人才。”李耀建议,首先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引入一流科研院所及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结构基础;其次是增强交流,将先进人才引进来;第三是加快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重庆的魅力,营造利于人才生活和发展的“软环境”;第四是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比如在科创培育、激励分配机制、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税收、场租等方面也给予优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